当前位置: 伟德BETVLCTOR体育 >> 党建工会 >> 党建工作 >> 正文

我校召开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

发布时间:2011-06-21文章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我校首批赴南华大学教师和管理干部交流研习成果汇报

    (曹萍 大学生通讯社记者 王辉辉 刘向伟)6月16日下午,在2106会议室,我校召开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我校首批赴台湾南华大学教师和管理干部交流研习成果汇报。党委书记许青云、党委副书记张清林、副校长杨风岭、副校长苏晓红、纪委书记田建伟出席会议,各院(系、部)党政负责人,机关党政和教辅部门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张清林主持。
    党委办公室主任刘守勇、学生处处长曹子剑、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秦方奇、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院长乔华林分别作了题为《赴台湾南华大学交流研习报告》、《南华大学学生事务考察汇报》、《基于“全人教育”(π型教育)理念下的经典教育》和《南华大学的国际化》的发言。
    党委书记许青云作了题为《台湾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回眸与特征》的专题报告。报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台湾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回眸,二是台湾高等教育特征。
    许青云在报告中首先讲述了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台湾高等教育产生于17世纪中叶,在孔庙设立“太学”。清政府治理台湾后,逐步设立府学、县学和社学,历任巡台长官都兼任台湾的学政(教育长官),福建巡抚沈葆桢入台主持防务,指示举办“番学”。台湾逐步形成了“太学、府学、州学与番学”教育体系。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后,废除了清代的教育体制,在台湾推行同化政策,但台湾民众坚持用汉语,许多知识分子办起了书房(私塾),使得日本殖民统治的同化政策失败。国民党迁台后,把高等教育作为发展重点。经过50年代的奠基,60-70年代的快速发展,80年代的调整与改革,到90年代已达到一定的规模,结构也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及大学与院校研究所的高等教育体制。
    许青云从十个方面归纳了台湾高等教育的特征。
    一是注重办学形式多样,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根据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客观上要求设立更多的高等学校。台湾扩大办学规模,推行公立与私立并举,以公立为主,私立开放的政策,实行正规与非正规形式,正式高校与非正式、非学历高等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方针,在发展模式上实行长期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文凭证书与学位教育相结合,正规高校与空中大学(远程教育)相结合,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相结合,通过改制,扩建、升格高等院校来推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使台湾在80年代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台湾高等院校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私立学校发展。由于台湾私立学校比重大,减轻了政府负担,教育经费用于公立高等教育投入,一所万人大学每年的投资一般在20亿元台币左右(相当于人民币5亿元)。
    二是注重办学理念凝练和办学特色的打造。台湾的大学十分重视办学理念的确立,这集中体现在各个大学的目标、追求、校训和校歌之中。办学理念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灵魂,它决定着学校发展方向。台湾的大学正是有了各自的办学理念,才能打造出不同的办学特色。台湾的大学注重办学理念凝炼和特色的建设,这个方面很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三是注重通识教育,培育完善人格。台湾的大学十分重视通识教育,将通识教育融合人文与科技领域,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一般占毕业总分的20%以上,选修课科目包括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社会与哲学,数学与逻辑,物理科学,生活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等学术范畴。台湾的大学普遍重视通识教育,普遍开设了大量选修课供学生选修,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当今社会带有普遍功利心理状况下,可有效地加强品性培养和思维训练,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本科阶段应大力加强通识教育,加快学分制改革与实施步伐,进一步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大量开放通识教育课程,不断优化通识教育内容,以通识教育作为文化传承和素质教育的助推器。
    四是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普遍较高。台湾教育之所以比较发达,教师质量之所以比较高,与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是密切相关的。台湾“2001年教育改革之检讨与改进会议”将提升大学教师水平作为重要议题之一。近年来,各大学纷纷改革教师管理制度,倡导学术自由,鼓励教师拔尖;制定教师奖励办法,鼓励开展科技创新性兼职活动和高层次合作研究;同时放宽聘用限制,鼓励吸引卓越人才,强化系所之间的学术竞争;建立健全教师评鉴制度,遴选和奖励优秀教师。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五是注重大学评鉴,推动自我改进。台湾大学评鉴经历了从学科到学院再到大学,从教学为主到项目多元,从注重私立学校到公私兼顾的过程,已经走出了一条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又符合自身文化传统的创新之路,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特别是将大学评鉴纳入法制化轨道,重视中介机构的建立和运作,评鉴指标体系、健全大学自我评鉴机制,强调评鉴工作的国际化视野等都值得我们开展评鉴工作借鉴。尤其是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合格评估正在试点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
    六是注重大学生社团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多姿多彩的社团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潜在课程。台湾的大学十分重视成立学生的社团组织,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以丰富大学生活体验,培养学生活动与创新的自主能力,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社团类别包括学术性、服务性、艺术性、体能性、康乐性、联谊性、探索性、校际性、自治性、综合性等。
    七是注重民族优秀文化传承,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在台湾,公私立大学都十分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校园中随处可见中华先哲们的至理名言,以激励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历史责任感。各大学的校训更是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使人备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受优秀文化传统的教益和陶冶。
    八是注重产学用合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不同层次的技术型、技艺型、实践型人才,对提高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中有几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职业技术教育密切关注社会时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注重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服务并引领社会发展;二是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有机会报考大学和研究生;三是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其科技大学有硕士班和博士班供学生深造;四是科技与人文有机融合,在专业教学和技能实训中渗透人文教育。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使中专、职校、技校的学生可以继续报考大学和研究生,这样既有利于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又有助于培养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应尽快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层次和专业化水平,开办硕士班和博士班供职技术教育的办学层次和专业化水平,开办硕士班和博士班供职技类学生深造,使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同样的社会认可度和专业吸引力。职业教育兼具职业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应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九是注重开放办学,着力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推动台湾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提升台湾高等教育竞争力,是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目标。为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台湾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十项国际化策略,根据这十项政策的引导,台湾的各高等教育机构纷纷采取了加强国际化、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台湾高校的国际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国际化被看作是院校能力建设、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而普遍受到重视;二,把国际化当作是一项具有渗透性的系统工程来抓,从目标、理念到环境,从组织结构到行动策略昀有谋划和落实;三,注重发展院校国际化特色;四,注重国际化质量的提高。多所学校都在建立自己的国际化指标系统,以达到检视本校国际化水准的目的。
    十是注重机构设置精简,管理水平比较高。台湾高等教育竞争非常激烈,台湾人口2300万,高校数一百六十余所。面对少子化冲击,大多数大学规模都不大。从机构设置上看,台湾各大学的学术机构设置较为精简。在学术机构设置中,台湾各大学均设有通识教育中心,是与学院平行的教学单位,承担全校的通识教育任务,说明台湾高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台湾地区的高校行政组织设置相对精简,但管理人员精干,一身多任,一专多能。台湾的大学在教学行政管理方面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形成了既平稳运行又竞争向上的创新机制。台湾高校机构设置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尽管由于政治、经济、社会背景的差异,行政组织设置会有所不同,但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学术组织的机构设置还是有共通之处。
    最后,许青云在报告中指出,台湾高等教育也面临一系列挑战。近年来台湾的大学数量急剧扩张,加以人口出生锐减,以致大学数量出现供过于求现象,教育环境浮现若干隐忧。公私立大学在经费、师资等资源分配上,差距日益明显,以致私立大学无法长期留住优秀人才,难以维系私立大学教师的稳定及教学质量。在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协调国际化与本土化关系问题,规模扩张后的质量提升以及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的问题,教育评鉴中或多或少长官意志和人际关系影响评鉴结果客观性和准确性问题等等。上述问题有许多是海峡两岸共同面临尚未解决好的问题,在高等教育日益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为了迎接时代挑战克服我们共同面临许多带有共性问题,海峡两岸的高等教育应该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发挥两岸共同智慧,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道为中华民族高等教育振兴,为人类进步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