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伟德BETVLCTOR体育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前沿动态 | 刘永革:数字技术赋能甲骨文保护传承

发布时间:2024-01-10文章来源:大河网 作者:河南日报记者 谢建晓 杨之甜   浏览次数:

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刘永革

1月5日,刘永革刚给学生上完课,就又回到实验室。他召集了几名研究员,继续探讨“甲骨文全球数字化回归计划”2024年推进方案的相关细则。

今年58岁的刘永革,是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多年来从事甲骨文信息处理研究工作。2023年,他和实验室团队收获满满:完成了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第四期的建设,创编甲骨文广播体操,推出“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让甲骨文进一步走近大众。

目标是建成世界甲骨文数据中心

2018年,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2019年,由实验室精心打造的集甲骨文文献库、著录库、字库三库合一的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向全世界开放,这是世界上现有资料最齐全、最规范、最权威的甲骨文数据平台,它的开放标志着甲骨学研究进入智能化时代。

“我们的目标是建成世界甲骨文数据中心。”刘永革介绍,“殷契文渊”目前已经建设了四期,可以说是“一年上一个台阶”。“第一期主要搭建数据库基础框架,先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专家使用后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第二期开始增加数据,建立数据之间的关联;第三期有了手机版,用户随时随地都能访问平台,同时,提高了数据质量,把原有不太清晰的图片替换为更加清晰的图片;去年建设第四期,为了让用户使用更顺畅、更快捷,我们改进了数据库框架。”刘永革说。

“平台接下来将继续补充基础数据,同时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包括甲骨文识别与字形分析、甲骨文语言计算、甲骨文知识图谱、计算机自动缀合甲骨文系统等。”刘永革说,目前,拓片是甲骨文的传统数据形式,他们正在运用高清拍摄、微痕增强、三维建模等技术建设信息更为全面的“甲骨文全信息模型”,更好服务于甲骨学研究。

尽快让散落世界的甲骨数字化回归

“殷墟已经发现近16万片甲骨,分别被收藏于国内外博物馆、图书馆、科研机构、高校等180余家机构,根本无法集中起来进行研究。而且随着时间流逝,很多甲骨片因保护不力而风化、破碎,或字迹逐渐消失。甲骨作为文物,要尽快进行数字化保护。”刘永革说。

刘永革说,2023年该实验室联合腾讯SSV、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安阳市文物局共同启动“甲骨文全球数字化回归计划”,利用上亿像素的相机,通过高清拍摄、微距拍摄、三维建模等,对每一片甲骨拍摄150余张照片,进行全信息采集,实现了甲骨实物在数字空间的高保真还原和保护。他们还通过红外线摄影、光谱分析、微量元素分析产生不同的图层,为甲骨学研究提供借鉴。

“今年实验室任务更重,我们必须马不停蹄,用数字技术让甲骨文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刘永革说,“甲骨文全球数字化回归计划”在技术方面的基础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要成立一个专门组织,争取国家、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到国内外保存甲骨的馆藏机构进行数据采集,尽快让散落各地的甲骨“回家”。

未来的甲骨文研究要站在人工智能平台上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里提到‘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这对我们来说是鼓舞,更是鞭策。”刘永革说,甲骨文的传承包括两方面。一是研究传承,习近平总书记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信强调,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我们开设了“甲骨文信息处理”特色课程,未来还将开设更多相关专业,培养更多人才,解决“有人做”的问题。二是活化利用,通过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让更多人爱上甲骨文,从而让更多的人愿意研究甲骨文。刘永革介绍,去年实验室创编了一套甲骨文广播体操,已经在部分省市的学校进行推广,今年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刘永革说,2023年4月实验室和腾讯公司联合推出的“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也一直在不断更新和丰富内容。“人工智能可以为破译甲骨文提供新助力。打开‘学习’模块中的‘未释字’,随便找一个字,点击‘AI’标志,就会在甲骨文字形中找到与其匹配的所有相似字形。”他解释,下一步还会把金文等字体录入小程序,利用汉字演变关系助推甲骨文破译。

“甲骨文还有很多字未被破译,殷商史还有未知需要探索,我们作为国内唯一的以甲骨文为研究对象的实验室,要继续努力,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推动甲骨文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绩是新的起点,刘永革对自己和实验室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的甲骨文研究一定要站在人工智能的平台上。甲骨文的保护与传承,还有很多工作在等我们去做……”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戛夏